> > 正文
2023 12/03 09:31:37
来源:新华网

英雄回家 浩气长存——中国连续十年迎回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-九游会ag

字体:

 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《参考消息》近日刊发文章《英雄回家 浩气长存——中国连续十年迎回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》。文章内容如下:

  11月23日,第十批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将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。这是按照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实施的第十次交接。从2014年至今,中国已连续十年从韩国迎回、安葬十批总计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。

  70年前,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、民族的期望,高举保卫和平、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,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,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。在此期间,19万多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,许多烈士长眠在异国他乡。

  祖国从未忘记,人民从未忘记。接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,让英雄回到亲人的怀抱,始终牵动着14亿多中国人的心。

9月30日,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,解放军战士向烈士献花。(龙雷 摄)

  山河锦绣,等你归来

  随着“英雄回家”进入倒计时,沈阳也在静待英雄归来。从桃仙国际机场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,长街两侧电子显示屏上打出“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”“向最可爱的人致敬”等字样,行驶在路上的出租车也滚动出“英雄回家”的字幕。

  大雪过后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,松柏青翠,庄严安静。墓园中,123座战斗英雄的墓碑默默矗立;英名墙上,是19万余位烈士的英名。

  即将归来的第十批25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,将于11月24日在这里举行。此前回国的九批共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也安葬于此。

  91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李维波,站在长逾百米的英名墙前,抚摸着镌刻在墙上的烈士名字,擦了又擦。

  “又有一批兄弟要回家了。”李维波嗓音嘶哑,喃喃地说道,“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,但我知道,他们都是我的战友、亲人。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啊,你们的血没有白流。”

  等你回家,是沈阳这座城市对英雄的致敬。每年,当载有志愿军烈士遗骸的车队从机场驶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时,迎接队伍绵延10多公里。市民们沿途站立,眼含热泪,挥动国旗,迎接阔别祖国多年的英雄。

  沈阳市民高华渲说:“我是一名转业军人,每次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时,我都会准时守在青年大街旁,等着接英雄回家。朝车队行进的方向敬一个军礼。今年,我依旧会去接他们回家。”

  沈阳,这座英雄城市曾是抗美援朝的后方、支援战场的前线。当年,近4万辆满载人员和物资的车皮在这里编组、中转开赴战场;7400多名当地热血青年踊跃参军,跨江而去;无数工程技术人员冒着敌机的轰炸修复桥梁、保障运输线……

  缅怀英烈,崇尚英雄,是沈阳这座城市70多年不变的传统。今年,在第十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之际,电影《志愿军:雄兵出击》正在沈阳多家影院上映。市民们走进影院,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。

  大学生张麟走出影院,仍旧停留在电影带来的震撼之中。张麟说,英雄们长眠于战场时,大多只有十八九岁,他们义无反顾、壮烈献身的豪情,将永远激励我们。“而今,又一批英雄即将回国,我想对他们说:这盛世如你所愿,我们等你归来。”

  去年,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祖国时,志愿军老兵王铁军冒着大雨等战友回家。他说:“雨下得再大,也要接他们回家。”老兵铿锵有力的话语上传到网络后,收获无数网民点赞。

  今年,得知第十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消息后,90岁的王铁军提前几天就拿出他珍藏已久的军装,等着迎接仪式那天穿上。

  “我回来了,可我的战友,有的再也回不来了……”王铁军一字一顿,哽咽地说,“我忘不了那段烽烟岁月,更忘不了献出生命的战友。只要我活着,每一年都要去接他们回家。”

  44岁的王春婕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工作了19年,迎接了每一批归国志愿军烈士。她说:“每一个为国捐躯的生命背后,都有一段不应被忘记的英勇故事。英雄没有远去,一直活在人们心中。”

  以国之名,迎回英烈

  献上菊花,擦拭墓碑,在烈士墓前深深鞠躬。随着第十批“英雄回家”的日子临近,寒冷的天气没有阻挡人们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祭扫的脚步。

  70多年来,中国人民一直铭记这场伟大的正义之战和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。从2014年至2022年,中韩双方已连续九年成功交接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。这些烈士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牺牲后,葬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以南。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,双方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每年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。

  为了迎接长眠他乡的“最可爱的人”回家,国家每一次都举行隆重的仪式。当护送烈士遗骸的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,两架战机腾空而起,伴飞护航,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。

  2014年3月28日,首批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仁川机场踏上回家之路。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迁回境外的烈士遗骸,也是交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数量最多的一次。

  王春婕至今还记得首批烈士遗骸灵柩抵达时的场景。当时,许多志愿军老兵和烈士家属早早地就守在陵园门口。“当载着棺椁的大巴车驶近时,一位阿姨边哭边喊‘爸爸、爸爸,你回家了!’”每每忆及这一幕,王春婕都泪眼婆娑,“其实,她并不知道回来的有没有自己的父亲。但她也要喊一喊,哪怕有一线的希望”。

  2020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。当年9月27日,从韩国仁川机场起飞的中国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,机上搭载着第七批11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。

  当英雄灵柩车辆驶离机场时,志愿军烈士祝志敏的女儿祝江波眼泪一下奔涌出来:“迎接他们就像迎接自己的父亲一样,英雄们终于回家了。”1951年牺牲的祝志敏烈士安葬在朝鲜,再也没有回来。

  2021年9月2日,第八批10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。3日上午,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。

  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,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下摆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,参加仪式的人们肃穆站立。

  伴随着军乐队奏响《思念曲》,礼兵们抬起烈士棺椁,绕广场半周,缓缓走向安葬地宫。全场人员凝视着烈士棺椁,默默送别英雄。

  志愿军烈士张树珊的女儿、73岁的张润英说:“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了他们,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筑成中华民族伟大的长城,换来了和平。”

 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韩献栋说,国家连续十年隆重迎回安葬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,是对英烈的深情礼赞,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守护与延续。“我们铭记战争,是为了捍卫和平,也是告诉世人,一个敢于为祖国光荣、独立和安全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。”

  “随着一批又一批英雄的归来,前来祭拜参观的人们也越来越多。”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吴涛说,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浸透着英雄们的鲜血,如今成为一枚抗美援朝历史的记忆坐标。沈阳这座城市也因为陵园,平添了许多英雄魂,涌动着浩然英雄气。英雄的精神已融入城市的血脉,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品格。

  英雄“认亲”,“团聚”继续

  从韩国归来的前九批913位志愿军烈士均为无名英雄,如何让无名者“有名”,让英雄与亲属“相认”?这不仅是广大烈属和健在老兵的迫切愿望,也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。

  2019年起,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启动帮助烈士寻找亲人活动,最直接的依据就是从烈士遗物中发现的个人印章。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查找信息,发动群众提供线索,联系烈士的亲属。

  目前,经dna鉴定比对,已有10位烈士成功“找到”亲人。2019年烈士纪念日前夕,退役军人事务部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首次认亲仪式,陈曾吉、方洪有、侯永信、冉绪碧、许玉忠、周少武六名志愿军烈士确认了身份,与亲人“团聚”。这是回到祖国怀抱的在韩志愿军首次与亲人相认,烈士亲属们在英名墙上指认烈士的名字,放声痛哭,这一场景感天动地。

  2020年,随第七批烈士遗骸回国的有九枚烈士印章,退役军人事务部第一时间采集了所有迎回烈士遗骸的dna信息,并结合战史资料和印章等遗物寻找线索。最终,林水实、吴雄奎、梁佰有、展志忠四位烈士确认身份并为他们找到了亲属。

  “我盼望父亲几十年,终于找到了。”烈士展志忠的儿子、80岁的展超明说,祖国没有忘记,寻亲活动也一直在延续,希望越来越多的烈士能找到亲人。

  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程茂友说,如今,一批又一批志愿军英烈回到祖国的大地上安息,有的还找到了亲人。“这对我们活着的人来说,是莫大的安慰。党和国家用行动告慰和守护英烈,我为老战友感到欣慰。”

  近年来,伴随着烈士褒扬工作的持续推进,全社会崇尚英烈、缅怀英烈、学习英烈、捍卫英烈的氛围愈加浓厚,“归来”的故事也越来越多。

  根据中韩两国达成的共识,双方将继续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、鉴定,每年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。退役军人事务部等有关部门将继续组织好烈士寻亲工作。

  截至目前,退役军人事务部已完成迎回的前九批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检材提取和鉴定工作。随着第十批烈士遗骸回国,帮助烈士寻找亲人的活动还将继续。

  今年将第十次参加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工作的王春婕,期待着有更多遗物随遗骸回国,帮助烈士确认身份,找到亲人。

  英雄归来,浩气长存。12岁的张梓潇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名志愿者,通过这两年在陵园做讲解员,他知道了很多志愿军的故事。他说:“他们永远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。我要把‘最可爱的人’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。”(记者 徐扬 梅世雄 赵洪南 洪可润)

【责任编辑:赵健彤】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