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> 正文
2023 12/29 19:57:16
来源:新华网

乡村行·看振兴 | 辽宁盘锦:芦苇综合利用让“包袱”变财富-九游会ag

字体:

  寒冬时节,辽河冰封。在辽宁省盘锦市,百万亩苇塘进入收割季。一台台收割机和打包机踏过冰河,驶入金黄色的苇海,机声轰鸣中大片芦苇应声而倒,经过压实、打捆,为当地造纸、家具板材等产业提供原材料。

  苇塘深处的大洼区赵圈河镇,有苇田18万亩,年产芦苇10万吨。然而,曾经有一段时间,当地一些造纸厂陆续关闭,芦苇难销。芦苇大量弃收,变成了地方发展的“包袱”。

  “收来的芦苇堆成了山,3年没卖出一根。”张丙坤做过多年的赵圈河镇芦苇场场长,后来又“下海”研究起芦苇深加工。张丙坤说,最多时,企业仓库堆放着20多万吨滞销的芦苇,怎么也卖不出去。

  既然是资源,总要找出路。经过多地走访调研,张丙坤开始研究芦苇制板项目。2017年,张丙坤和有关企业合作,研究以苇代木,用芦苇制造无醛家具板材,经过反复提升生产工艺,技术难题被一一破解。

  生产车间内,芦苇被制成板材。(受访者供图)

  如今,走进张丙坤的盘锦积葭生态板业有限公司,现代化厂房内机声轰鸣,独有一股芦苇的清香。一捆捆芦苇被搅碎后,又被机器反复挤压,变成“芦苇板材”,硬度与传统的木质板材无异。目前,这家生态板材公司一年能消耗芦苇10余万吨,年销售额达数亿元。

  近年来,盘锦市依托丰富的芦苇资源,加大了对芦苇的多元化利用,把“包袱”转变为财富。在盘锦嘉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,芦苇被碾碎加工成了蘑菇菌棒;在另一家科技型企业,芦苇经过去壳、抛光等工序后,被制成了吸管;在非遗传承人孙悦的工作室,用芦苇创作的画题材多样,风景建筑、飞禽走兽,栩栩如生。

  除了经济价值,芦苇还有丰富的生态价值。2015年前后,盘锦市陆续开始实施“退耕还湿”“退养还湿”工程,鱼塘少了,苇丛多了,为更多丹顶鹤、黑嘴鸥等珍稀物种提供了停歇地和繁殖地。每至深秋,成片的芦苇随风摇曳,辽河蜿蜒曲折,一只只丹顶鹤漫步其间,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。

  一只丹顶鹤在芦苇荡里觅食。新华社记者潘昱龙 摄

  在赵圈河镇兴盛村,许多过去靠割苇子、编苇席挣钱的村民,因为靠近红海滩景区,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村民刘海艳把自家房屋整修改造,又在院子里种了些芦苇,办起了乡村民宿,取名为“苇海乡舍”,每年营收近10万元。“那片苇海没变,但靠着生态保护、产业升级,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。”刘海艳说。(记者武江民)

【责任编辑:关溪涓】
网站地图